发布时间:2025-7-21
连日来,重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气象部门连续数日发布高温预警信号。高温“烤验”下,不少亲水景区成为了市民避暑的新去处。 作者:李爱斌、翁小鹏、喻德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7-16
盛夏时节,贵州毕节市金沙县玉簪花云海景区近5万亩的玉簪花进入盛花期。成片的紫色花朵绽放在高原山巅,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避暑观光赏花。 记者:李凡、陈嫱 部分画面来源:金沙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8-10
发布时间:2020-12-20
立冬节气后,难得的晴好天气让重庆万盛方家山森林公园显得一派勃勃生机。近年来,重庆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3%。 编导:董劭 航拍:于晓苏 马成骁 王果 王泸州 新媒体编辑:陶霖 宿鑫 制片人:张越 杜屹然 总制片人:马宝军 监制:李丽洋 新华社重庆分社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 联合出品
发布时间:2021-9-25
对于靠山吃山的养蜂人来说,一年最甜蜜的日子就在金秋九月。在重庆万盛经开区石林镇,这里的养蜂人迎来了好收成,全镇采蜜总数4035斤,总产值60.52万元,大伙儿实实在在地过了一个丰收年。 记者:于晓苏 报道员:王果、向东海、刘少艳、王泸州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醴陵华鑫加冕!2025年株洲“厂BA”收官:冠军之夜“王者之战” 万人球场成欢乐海洋
发布时间:2025-7-28
发布时间:2021-8-28
秋收时节,重庆万盛经开区关坝镇林地村水稻成熟,稻田里一片金黄。 关坝镇林地村地势平坦,为机械化收割提供了便利。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大片稻穗变成颗粒。随着农业现代化建设,机械收割成为当地秋收主力。水稻机收不仅使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减少了抛洒率。据了解,今年万盛经开区种植水稻共计5.2万亩,预计产量达2万余吨,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 记者:于晓苏 报道员:王果、向东海、王泸州 实习:王露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0-6-11
重庆万盛经开区关坝镇凉风村曾是贫困村,交通不便,产业匮乏,劳动力外流。近年来,凉风村依托气候条件、土壤优势,不断打造李子扶贫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务工。目前村里已经发展出8个品种的李子,种植面积400余亩,实现每年6至9月不间断采果,贫困群众依靠产业持续增收。;记者:沙青 报道员:马成骁 翁小鹏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0-6-23
近年来,万盛经开区金桥镇星河村的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利用该村的酿酒传统,发展高粱白酒产业,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保障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记者:沙青报道员:马成骁、李思渝;
发布时间:2024-2-8
龙年新春脚步近,喜庆灯饰亮起来。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以“龙腾盛世 喜降祥瑞”为设计主题的迎春灯饰正式点亮。广场上,巨型金龙迎春宫灯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氛围。在城市道路两旁,花灯、灯笼将街头巷尾点缀得流光溢彩,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气氛。 记者:于晓苏 报道员:王果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12-14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方家山森林公园,冬日彩林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通过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退耕还林质量提升等林业工程,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到55.79%。 记者:周文冲 报道员:王果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0-7-11
入夏以来,重庆万盛关坝镇凉风村的荷花池里,呈现夏荷满园的美景。近年来,当地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以前废弃的坑塘改造为荷塘,发展以赏荷、采莲为主的乡村游,美了乡村,富了百姓。;记者:于晓苏报道员:王果、翁小鹏、张尹森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2-23
重庆万盛经开区,雨水节气后,1.6万亩茶叶迎来了采摘的好时节。近年来,重庆万盛将茶叶发展成了助农增收的产业。目前,当地已规模发展茶园1.6万亩,预计今年茶叶的总产量将达到700余吨。 记者:于晓苏 报道员:王果、蒋坤序、张丽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29
近日,四川省荥经县境内30万亩野生珙桐进入盛花期。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植物大熊猫”“植物活化石”之称。珙桐花形奇特,似展翅飞翔的白鸽,也被称为“鸽子花”。 记者:刘海 画面来源:荥经融媒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29
发布时间:2020-4-30
春日阳光普照,巴渝大地呈现出浓浓春意。万盛经开区的青年镇板辽村曾经是贫困村,近年来依托板辽湖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当地全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民富裕了,板辽村已经摘掉“穷帽子”。阳光下的板辽湖,呈现出一片温暖、幸福的景象。记者:张海舟 ;报道员;马成骁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2-3-11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眼下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关坝镇的乡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开展春耕生产的忙碌身影,人勤春来早的美丽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记者:陈青冰、杨仕彦、胡雨婷(实习) 报道员:王果、张顺涵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