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7-6
【简介】电视剧《锦绣芳华》(《国色芳华》第二季)日前开播。接续上一季剧情,剧中以牡丹文化为贯穿载体,继续讲述了芳园店主何惟芳与花鸟使蒋长扬共守家园的故事。主创团队表示,本剧将盛唐时期的礼仪文化等融入故事讲述,希望再次为观众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记者:史竞男、邢拓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发布时间:2025-7-1
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全国自强模范代表围绕“弘扬自强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北京市新生命养老助残服务中心主任唐占鑫表示,越来越多的残疾朋友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从琵琶湖畔到天台山麓”——日本遣唐高僧圆珍入唐求法纪念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25-6-20
日本遣唐高僧圆珍入唐求法纪念研讨会17日在日本滋贺县大津市的三井寺举行,中日各界约150人出席活动。 记者:杨光、欣芷如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29
近日,南岳衡山的“南岳里”庙会,数千株牡丹花竞相绽放。牡丹花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唐风体验者穿梭花丛,非遗表演带领游客“梦回盛唐”。 作者:明星 唐琳 周翔宇 旷一葛 刘衡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5-19
上海海事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生唐旭,虽身患渐冻症,却用代码书写奇迹。他开发的“小蜜蜂无障碍”小程序,已帮助数千残障人士。从病床到键盘,唐旭用科技证明:“身体的限制,困不住自由的灵魂。” 记者:李海伟 摄像:聂寒青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5-2
日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刚刚结束了2025年度大熊猫种群动态变化监测春季调查工作。在此次调查中,工作人员罕见地拍摄到三只野生大熊猫同框的珍贵影像,这也是唐家河首次记录到三只野生大熊猫同框。 作者:余里、陈居伟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1-30
【简介】由陈思诚、戴墨执导的电影《唐探1900》于春节档上映。作为“唐探”系列前传,影片把故事时间和地点放在1900年美国旧金山唐人街,讲述了主人公阿鬼和秦福因一场案件偶然结识,组成“唐人街神探”组合,开启一场探案之旅的故事。日前,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演员周润发,请他讲述影片的创作故事。 记者:赵博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发布时间:2025-3-22
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延多20日在中爪哇省出席巴唐工业园经济特区启动仪式时表示,他期待该经济特区未来成为“印尼的深圳”。 记者:孙磊 报道员:古鲁、瓦扬 新华社音视频部
发布时间:2020-5-2
4月30日,由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承建的京唐城际铁路跨通唐公路连续梁顺利实现合龙。作为铺架通道上重要的控制性节点,该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后续相关工程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京唐城际铁路将与周边快速客运网共同构建京津冀地区轨道交通网络,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黄江林 邓浩然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3-22
3月21日是世界唐氏综合征日。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00万至2000万心智障碍者。近年来,为帮助心智障碍群体自食其力、融入社会,一系列支持性就业政策出台。 在湖南长沙,“唐氏青年”诗扬和澄澄,如今分别在服装公司和大型超市找到了工作。 记者:张格;谢樱;张晨光 素材来源: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长沙市岳麓区唐氏综合症家长互助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2-25
一切伟大的力量,都由无数平凡的付出汇聚。就如同唐古拉山上普普通通的交警、养路工、巡护员,日复一日,默默守护着沿青藏公路翻越唐古拉山的过往旅人,还有长江源头的那些草木生灵。 他们常年生活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忍受着不足海平面40%的空气含氧量。他们长期在唐古拉山坚守着,与唐古拉山对抗着,也被唐古拉山成就着。 新春时节,当万家团聚时,这些雪域高原的战斗者、守护者、陪伴者,仍在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记者:储国强、洛登、普布次仁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2-4
今年春节,河北唐山市的河头老街景区推出了“大唐之山千灯节”新春游园活动。夜幕下,这座沉浸式文旅街区流光溢彩。 燃灯大典、大型实景铁花秀、鱼龙舞巡游、“大唐之山·唐王东征”实景演出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游客在这体验了一次“唐风”春节。 河头老街的前身是一条连接唐山和天津的水路运煤通道。如今,改造后的河头老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让老街与新景共生,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作者:曲澜娟、柴立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2-6-9
近日,京唐城际铁路建设正在按照节点要求扎实推进。京唐城际铁路是国家重点工程,也是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终至河北省唐山市唐山站,正线线路全长148.7公里。;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 报道员:董钧; 编辑:程婷婷
发布时间:2023-4-15
近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唐崖河畔处处金黄,成片的黄色花海映衬着蓝天、碧水、青山、村寨,阳光洒落,如诗如画,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 记者:潘志伟 报道员:杜迪纳 曾洁 覃嶺 吴凌啸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2-9-12
绒布马车、兔儿爷、丝路驼铃、马和马车、金马驹、马上封侯、排子马、御辇、吉祥鼠、不倒翁……走进非遗“绒布唐”工艺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钢的工作室,就似乎走进了一处老北京的玩具天地。 这里的东西都是很多老北京人从小玩着长大的,它们也成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童年记忆。 “绒布唐”被誉为北京近代民间玩具的“活化石”,曾经风靡老北京的庙会、集市。如今,北京“绒布唐”工艺被列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百年来,“绒布唐”工艺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绒布唐”工艺,来感受北京民俗文化传承的“非遗之美”,找寻京味十足的童年记忆。 监制:王磊 尚军 幸培瑜 统筹:丁冬霞 记者:张海鹏 孔凡伟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制作
发布时间:2024-8-24
唐卡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性,被称为西藏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 西藏昌都市级唐卡传承人罗布玉加自幼便对唐卡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他不仅熟练掌握了唐卡绘制的基本功,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元素,使作品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韵味。 罗布玉加注重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他创办了唐卡艺术培训班,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学习。在罗布玉加的引领下,这些年轻人逐渐成长为唐卡艺术的传承人,为唐卡艺术的传承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普布次仁、索朗德吉、嘎松曲永、白云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1-2
“双节”来临之际,陕西西安的多个景区将文化作为跨年活动的关键词,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长安十二时辰是西安市打造的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在元旦期间推出多场跨年演出,观霓裳羽衣曲、赏异域胡旋舞、看雪落长安盛景……请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在古城西安体验唐风古韵与时尚新潮碰撞的魅力。 记者:李亚楠 蔡馨逸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