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9-26
西藏阿里地区被称为“藏西秘境”,记者近日走进这片鲜为人知的“秘境”,寻访各类基层故事。 阿里日土县乌江村的致富带头人次仁平措,在边境村带头搞起了砖厂和班公柳种植基地。 在他的引领下,村民们实现了增收,班公柳基地也种植了8万棵树苗,不仅为阿里地区带去绿色,还辐射到周边的日喀则地区以及新疆。这一变化不仅改善了大家的生活水平,还成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选择留在家门口就业,为“强边固边”注入了新活力。 记者:黄智琪、洛卓嘉措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5-1
今年44岁的次仁措姆是拉萨顺丰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十多年的速递工作中,她以服务客户为动力,兢兢业业地完成好每一项快递任务。 她也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性格鼓舞周边的工作人员,让高原速递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十多年来,次仁措姆见证了西藏快递的飞速发展,她自己也从中获得成就感,不断努力着。 凭借十几年如一日的付出及优秀表现,2023年,次仁措姆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记者:洛卓嘉措、黄智琪、丁增尼达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3-28
格桑曲珍出生于1934年,是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强庆村村民。她的父母曾是当地庄园的朗生(农奴),因此她一出生就成为庄园的农奴。“早晨天不亮上山拾牛粪,夜里捻羊毛到深夜”,然而最可恨的是他们还要忍受饥饿,“每天只给一小勺糌粑,根本吃不饱,只能不断喝水填饱肚子”。 25岁那年,格桑曲珍和其余两名女朗生实在无法忍受这种生活便逃走了。为了不被人发现,她们白天上山躲避,夜里上路逃跑,但是最终还是被人捉回了庄园。庄园派人将格桑曲珍按在地上,双手双脚被人抓着用木棍打在屁股上,“刚开始疼得不行,后来打麻了感觉不到疼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眼泪在格桑曲珍的双眼里打转。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格桑曲珍迎来新生。她和丈夫先后育有4个孩子,如今,格桑曲珍与孙子和孙媳妇一起生活,孙子外出务工,孙媳妇在家照看老人。他们一家住在一栋二层藏式楼房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格桑曲珍说,现在的生活是过去想象不到的,想吃什么都有,只要肚子能装得下。 策划:储国强 统筹:晋美多吉 记者:旦增尼玛曲珠、格桑边觉
发布时间:2022-2-1
14岁的格桑曲珍 来自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的一个偏僻山村 不久前 她被西藏登山学校选为滑雪登山运动员 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坐落于拉萨市北郊的西藏登山学校 被誉为中国登山家的摇篮 学校的学员在校期间 享受全部的免费教育和训练 14岁的格桑曲珍 是学校滑雪登山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 她的梦想是能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 去天安门拍照给爸爸妈妈看 她的奥运梦想 能否实现? 联合摄制 北体传媒 新华社音视频部
发布时间:2020-6-30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这里的高寒气候拒绝了大多数生命,却构建了牦牛、牧草和人这一简单而稳固的生物链条,并历经数千年。 2015年之前,牧民普次仁一家的年收入仅有9000多元。 这两年普次仁拥有了“新牧场”,他身边的牦牛也从6头增加到600头,家庭年收入达到90000元。 这些变化不仅印刻在普次仁的笑脸上,也将书写在中国牧区脱贫攻坚的成绩单上。记者:坚赞、韩曦乐、洛登、李桢宇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漂亮的李慧珍》片尾曲MV:胡夏清新声线惊喜献唱《你好灰姑娘》
发布时间:2017-1-9
发布时间:2023-7-13
扎西次仁,运动健将,高级登山向导,至今17次登顶“世界之巅”,成为我国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纪录保持者。 作为一名登山向导,他曾帮助许多攀登者实现登顶“世界之巅”的梦想。 记者:旦增尼玛曲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0-11-27
;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葛渔城镇有着20多年的乐器制造发展史。近年来,该镇瞄准市场,推动乐器产业升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葛渔城镇有乐器厂商30余家,产品畅销国内外。; 记者:王晓; 编辑:韩旭、贾浩成
发布时间:2020-10-13
发布时间:2016-3-10
发布时间:2015-10-21
发布时间:2020-9-30
发布时间:2020-5-24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于5月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全国政协委员贡觉曲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基层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做重于说”。 新华社两会前方报道组 编辑:林涵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16-1-26
发布时间:2017-10-20
发布时间: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