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3-31
发布时间:2021-10-8
在四川省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来自天南海北的50多个人,抛弃大城市的繁华聚到这里;然而,他们并非仅仅贪恋“良田”“美池”,不只为田园牧歌的生活,而是将这里当成自己家,与老村民一同投身村子的建设,于是,他们也成了这个村的“新村民”。记者:胥冰洁 高健钧 袁波;王泽奇(报道员)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发布时间:2023-4-6
清明节前,湖北省黄梅县公安局将“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程凯生前使用的警号079241永久封存。 2022年9月16日,黄梅派出所副所长程凯带队抓捕一名涉嫌砸车盗窃嫌疑人时,遭遇激烈抵抗。嫌疑人猛踩油门驾车拒捕,导致嫌疑车辆侧翻,压向抓捕民警。危急时刻,程凯推开身边战友,自己却不幸被压车下,壮烈牺牲,年仅47岁。 程凯外号“铁牛”,虎胆“铁牛”永冲锋。24年从警生涯,24年扎根一线,24年护佑人民。程凯累计侦破刑事案件1000多宗,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多名,5次立功、获授嘉奖。2023年1月,他被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记者:余国庆、宋立崑 报道员:陈田浩、赵庆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3-29
; ;当科技装备成为耕种主角,上天、入地......这些“铁牛”无所不能。胡小强是重庆市垫江县沙坪镇毕桥村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在他的库房里,不仅有插秧机、无人机等不同用途的耕种机器,他还会操作这些“高科技”。随着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具和各种新型农业技术应用在生产中,希望的田野上,充满勃勃生机。老胡和“铁牛”的故事,还在继续...... 记者:吴龙、章林、沙青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2-6
蒲津渡是古代黄河上的一大渡口。唐朝时,唐玄宗下令举全国之力铸造铁牛等作为蒲津浮桥的地锚。 大铁牛艺术形象源于大黄牛,它们坚守岗位约500年,后因战火桥毁而“下岗”,又因黄河改道而沉入泥沙。 20世纪80年代末,黄河东岸的4尊铁牛等铁器被发现,后被考古发掘、抬升保护。它们集雕塑艺术、铸造技术、实用价值于一身,被桥梁专家称为“世界桥梁史上唯我独尊的永世无价之宝”。 记者:王学涛 报道员:麻明磊、冯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7-8
七月田间忙,在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新圩镇,随着烤烟等作物收割完毕,当地村民正抢抓农时,翻耕田地,为晚稻种植备耕。机器轰鸣的七月田间,一派繁忙景象,成群的白鹭围着正在作业的农机“嬉戏”,它们时而展翅飞翔,时而落地觅食,时而环绕“铁牛”伴飞,形成了人、鸟、稻田交织的自然和谐画卷。记者:柳王敏报道员:蒋军君、袁蓁杉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3-20
发布时间:2021-3-19
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最北部的塞北管理区,轰隆的农业机械在黄土湾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原野上来回穿梭,这里正在进行着草原生态环境修复。 记者:王昆 王会文(报道员)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12-27
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围绕黑土地保护全产业链,打造北方农机城,让“铁牛”更加智慧高效,从而助力提升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助力粮食增收。 截至目前,四平市围绕黑土地保护,从免耕播种、无人机植保到秸秆回收利用,初步形成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在智慧“铁牛”的助力之下,今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3700万亩,粮食总产量837.3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记者:张骁、姜明明、李双溪、许畅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8-3
发布时间:2022-6-1
眼下,夏粮迎来收获季。安徽省天长市(滁州市境内县级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 农机手们驾驶着“坐骑”在麦田间各显神通,看谁的机收减损率高,多收粮! 记者:金剑 报道员:俞登文 吴开源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科技帮帮忙|“铁牛”+“飞牛” 岭南新农人春耕so easy
发布时间:2021-3-25
三月岭南大地,春耕备耕正在有序推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新科技成果向农业领域快速渗透。 记者:霍思颖、马汝轩、邓华、吴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2-10-11
; 近日,河北省各地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开始大面积成熟,农民抢抓农时,确保秋粮收获。据介绍,今年河北省秋粮种植面积达6264.6万亩。 记者:杨世尧 编辑:方欣;
发布时间:2018-8-19
发布时间:2020-4-9
; 8日,广东阳江埠场河边大群白鹭现身田野,翩翩起舞。白鹭始终追随着一辆耕作的“铁牛”,或落地觅食、或跳跃嬉戏、或环绕伴飞,一幅“百鸟春耕图”,演绎着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美好。 记者:邓瑞璇 编辑:吴念 视频来源:阳江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1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