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娅娅和她的高原孩子们 2024
主持人:
满族油画家燕娅娅,1987年开始每年前往帕米尔高原采风和写生,在那里她认识了许多塔吉克族孩子,三十多年来她陪伴并且见证了这些孩子的成长,也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以塔吉克儿童和女性为主题的油画作品。燕娅娅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帕米尔高原的人们以及这片土地上的变化,也影响和引导年轻人成为塔吉克族文化传播的使者。
发布时间:2025-4-13
唐卡是流传千年、独具藏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漆画则是极具东方神韵的架上绘画形式。这两种原本毫不相关的艺术形式,在青年画家仁青郎加的手中碰撞出了独特的火花。 从最初的“门可罗雀”到如今的“门庭若市”,唐卡漆画的市场在仁青郎加的见证下逐渐步入正轨、发展壮大,为唐卡的宣传、传承、发展开辟了新赛道,让唐卡文化焕发新生。 记者:普布次仁、洛卓嘉措、格桑朗杰、庄云凯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3-20
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若木新村,海拔507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10℃。自2024年起,这里建造起四座温室,成功培育出大白菜、上海青、西红柿等蔬菜,丰富了若木新村居民的餐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庄云凯、德庆白珍、达瓦卓玛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11
4月3日,第二十二届林芝桃花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幕。 漫山遍野的粉红色引来众多游客和博主打卡,视频博主“布隆布隆 机车急救员”就是其中之一。 在桃花节的主会场,他开启了现场直播,向全国各地的观众展现高原春天的独特魅力。 在林芝桃花节现场,还有许多这样的“直播人”。 他们用各自的镜头,记录下林芝的美景与发展,呈现给各地的观众。 记者:普布次仁、庄云凯、洛卓嘉措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2
地处青藏高原东麓的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曾因地理封闭、产业单一面临发展困境。近年来,当地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力打造“互助家政”劳务品牌。 记者:王艳 周盛盛 李占轶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12
平均海拔3100多米的林芝被誉为“西藏江南”,独特的气候造就了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雪山配桃花的美景不仅养了游客的眼,也使当地群众享受到了“赏花经济”带来的福利。 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嘎朗村村民扎珠说,以前不会太关注当地的桃花,后来开始举办桃花节了,因为桃花,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旅游,也因为桃花村里开了越来越多的民宿和餐馆。 2024年,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接待游客263.2万人次,旅游相关收入21.45亿元。 记者:普布次仁、洛卓嘉措、格桑朗杰、庄云凯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3-22
八一冰川、哈龙冰川、岗加曲巴冰川、冬克玛底冰川……世界冰川日,跟随记者的镜头探寻高原上的壮丽冰川。 作者:张龙 张鸿科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1-14
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各方救援力量驰援灾区全力开展人员救治和群众安置工作灾难无情家国有爱信心与希望在这片雪域高原汇聚策划:郭依格记者:李华、洛登、洛卓嘉措、索朗德吉、黄智琪、普布次仁统筹:卓越、崔莺馨、朱斯哲、刘子畅出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西藏分社、快手
发布时间:2025-3-19
发布时间:2024-12-22
发布时间:2025-3-5
近日,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工务段开展兰青线集中修工程,鸟岛重点维修车间作业人员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中展开了一场历时180分钟的钢轨闪光焊“接骨手术”,为列车安全运行打好基础。 记者:王浡 解统强 画面来源: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2-23
2月22日至2月24日,第七届“生态迪庆 飞鸟天堂”冬游香格里拉观鸟活动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举行。本届活动以“自然、文化、美育、环保”为宗旨,通过观鸟竞赛、生态保护成果展和生态观鸟研讨等环节,全方位展示香格里拉的生态之美。 记者:彭奕凯 画面来源:第七届冬游香格里拉观鸟活动筹备办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2-9
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显胜乡的黑老锅景区所在峡谷长千余米,每年冬春季泉水结成冰瀑,布满峡谷,如同一座“地下冰宫”,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道罕见的地貌奇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记者:马莎 摄制:石强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1-18
隆冬时节,雪域高原寒风刺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阿木去乎镇安果村,热闹的分红现场为严寒冬日增添了融融暖意。 记者:马莎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4-18
近日,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碧绿的黄河水与两岸盛放的梨花、杏花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梨花随风轻舞,杏花掩映的藏式村落静谧如诗……一帧一画,皆充满了高原独有的浪漫春意。 作者:甘鑫 王艳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2-5-6
在高原古城西宁,眼下正是丁香花盛开的时节。对一度“缺林少绿”的西宁而言,枝叶繁茂、花期较长的丁香,是大自然对高原城市“增绿添彩”的馈赠。1985年,西宁市将丁香确定为市花。 为助力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无菌培育等方式栽培丁香,经过多年研究和繁育,丁香品种从十余种增加到百余种,并建成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如今,西宁市丁香苗木存量超过750万株,成为国内丁香繁育品种较多、种植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高原古城变身为“高原花城”。 记者:范培珅、李宁 编辑:蔡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