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6-20
发布时间:2025-6-20
发布时间:2025-6-20
发布时间:2025-6-20
你比星光美丽 2024
导演:陈畅 主演:谭松韵, 许凯, 何瑞贤, 高寒, 周大为, 吴施乐
讲述了倔强的创业者纪星遇上投资人韩廷后的职场爱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3-1-21
北纬44度-46度,东经130度-133度,是我国最东端的高寒高铁——牡佳高铁,这里全年平均气温0℃-10℃,高铁线上经常会刮起6级大风。在这条铁路上,常年活跃着一支维护高铁箱梁内部安全的年轻队伍。 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5岁年青年班组中,年纪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需要经常钻入高铁箱梁内部,行走在高空,克服登高恐惧和身体劳累,在近零下30摄氏度的极寒高空中检修桥梁每处零件,确保铁路安全运行。 记者:何山 报道员:张龙、随玉鑫、王钊 编辑:吴一蒙 素材来源: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5-6-20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国铁沈阳局)近日对外宣布,截至6月17日,哈大高铁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10亿人次。 哈大高铁纵贯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2012年12月开通运营。作为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沿线冬夏最大温差超过70摄氏度。国铁沈阳局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经过多年自主探索创新,全面掌握了高寒高铁的运营和维护技术。在列车上,实现了全列车厢恒温;在线路上,攻克了高寒地区铁路的路基“冻胀”控制问题,实行“冬夏一张运行图”,全年按时速300公里运行。 经过探索和实践,国铁沈阳局形成了一套应对严寒和冰雪天气的安全运营组织体系,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善了冰雪预警处置措施,填补了一项项世界高寒高铁技术空白,确保了哈大高铁的安全有序运营。此外,哈大高铁还激活了东北地区“短途游”“周末游”等旅游项目。 哈大高铁开通10多年来,形成了以哈大高铁为纵贯南北主轴,以沈阳、长春、大连等城市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如今,四通八达的高速铁路网正不断为东北振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记者:姜兆臣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发布时间:2023-10-8
发布时间:2021-1-9
高寒型复兴号动车来了!CR400AF-G型复兴号高寒动车组列车近日首次在京哈高铁北京至承德段上线试跑,它堪称“最抗冻的高铁”。 记者:王修楠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12-17
发布时间:2024-2-6
秀我中国|长在4000米高寒地带的天山雪莲,巡护员翻山越岭为它“穿外衣”
发布时间:2025-8-2
天山雪莲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4000米高寒地带的悬崖峭壁和高寒草原,由于生长环境特殊,需要3年至5年才能开花结果。进入花期后,雪莲种子在山间随风飘散,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才有可能萌发生长。 为了保护雪莲种子不被野生动物啃食,当地巡护人员从7月中旬开始,就在雪莲生长区域翻山越岭,为雪莲花套袋进行保护,到8月下旬种子成熟后再把袋子摘掉。 作者:宿传义、刘雨珊、申凯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4-6-6
发布时间:2021-12-29
发布时间:2021-1-17
发布时间:2020-12-16
发布时间:2023-1-11
一月份的黑龙江,气温已经降至零下20摄氏度。 被誉为“中国高寒高铁摇篮”的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动车段,在这个春运,迎来了一批“00后”女子机械师,这也是我国高寒高铁首批女子机械师团队。 高寒高铁检修技术门槛高,需熟记3种车型、60多种车体检查标准以及10万字的技术规章。 长时间托举配件进行更换作业,这对女机械师的体力以及耐力提出极大的考验。 高寒高铁冬季车底覆冰,受风雪击打故障率更高,女机械师需要执行同男职工一样的时限标准,10分钟内完成1节车厢上百个部件的车底检查作业。 在保证安全方面,她们不敢出任何差错。她们所在的哈尔滨动车段,为世界首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运行的所有动车组提供安全保障,投入运营10年来,累计安全监测动车组接近100万辆,安全搭载运送的旅客过亿人次。 这些年轻机械师的骄傲在镜头前惊鸿一瞥,却让人印象深刻。那是中国年轻一代独有的特质与朝气。 记者:唐铁富 摄制:李鑫 报道员:管一伦 姜琪 孙阳 编辑:孙彪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