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00-1-1
本片讲述了以“逃兵”身份为掩饰的信使张祚在执行送信的秘密任务时,在黄沙渡客栈遭遇艰难险境。在家国危亡之际,各路侠客纷纷出手相助,成功帮助信使张祚送出密信,拯救了百姓,自己却牺牲大漠的武侠故事。
发布时间:2022-7-5
发布时间:2021-6-6
雅鲁藏布江,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江河之一。雅鲁藏布江流至西藏山南市境内后,河谷变宽、水流变缓、河沙容易堆积,冬春沙滩裸露,大风刮起、黄沙漫天。因为视线受阻造成的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耕地也常常被风沙“淹没”。上世纪80年代起,雅鲁藏布江山南段开始建设雅江防护林,迈出了成规模治沙的第一步。雅江造林探索积累了大量在高寒干旱地区造林治沙的科技成果,通过“丁字坝”“大苗深栽”等办法解决了大量既往存在的问题。 经过40年的努力,如今雅江两岸已经形成了绿色长廊。 记者:洛卓嘉措、旦增尼玛曲珠、普布扎西、晋美多吉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9-28
发布时间:2024-5-2
黄沙古渡景区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汇集了黄河、大漠、湿地、湖泊、田园为一体的自然景观。游客既可以欣赏大漠风光,感受古老的黄河文化,又可以体验骑骆驼、滑沙、沙漠冲浪等娱乐项目。 记者:毛竹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1-3-13
70多年前,第一棵小老杨在“不毛之地”的山西右玉种下,从“绿化”到“彩化”,再到“财化”,右玉正在蝶变。20多年前,新疆且末县在车尔臣河以东的沙漠上栽下第一棵树苗,从一寸到一尺,从一米到一亩,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条长20多公里、宽7.5公里的防护林带。10年前,江苏张家港市永兴村用一片“忆乡林”承载先人的精神,也记录下中国生态保护的脚步。千淘万漉虽辛苦,淘尽黄沙“绿生金”。在与风沙的搏斗中,中国人身上释放出来的坚持、坚韧、坚守的血性,已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棵常青柏松树。记者:李雨泽报道员: 吴瑞宇新华社音视频部新华社江苏分社杭州二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华日报社联合制作;
发布时间:2022-7-5
发布时间:2024-9-2
初秋时节,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巴音温都尔沙漠腹地的马兰湖碧波荡漾,芦苇随风摇晃,蓝天、白云、黄沙、碧草交相辉映,呈现出黄沙碧草同根生的景象。 作者:李云平 吉正 李雅雯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0-4-21
4月21日,内蒙古赤峰市出现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赤峰市气象台于21日8时50分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未来12小时,赤峰市大部地区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可能继续伴有扬沙天气。 新华社记者:哈丽娜、魏婧宇(通讯员:汪晓梅、那顺吉雅) 编辑:廉奇达 监制:谢悦 终审:李响
发布时间:2019-1-29
发布时间:2021-4-8
民勤,河西走廊东部的一座沙漠小县,人口不过26万,却因对抗中国第三、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而出名。 在大自然造就的恶劣环境中,民勤人不断探索生存之道。在这里,还有一批专业化团队也在与沙漠对抗,利用沙漠创造效益。 沙漠,曾经是民勤人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今,沙漠变成了绿洲,还成为民勤人“黄沙变黄金”的独特致富手段。 监 制:赵嘉麟 策 划:许 虎 制片人:魏振央 总导演:曹 雪 协 调:多 蕾; 卢 昕; 唐进年 导 演:杨铭山 助 理:韩 震 出 镜:柯鲁瀚(美国) 摄 像:樊浩宇 摄 助:李 洋; 韩 震 航 拍:李异炳; 严超军 解 说:张书瑜 制 片:徐 扬 统 筹:王春燕; 刘思阳; 宿 鑫 音 乐:吾爱吾乐工作室 后期制作:张雪娇; 刘亚运 鸣谢 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 新华社甘肃分社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 甘肃省扶贫开发办公室 甘肃省武威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甘肃省民勤县融媒体中心 出品 中国搜索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10
发布时间:2020-5-25
5月25日13时40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小灶火地区和涩北二号气田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乌图美仁乡天空被黄沙笼罩,能见度不足500米。 记者:王艳编辑:程一恒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发布时间:2023-4-7